19世纪末20世纪初, 国外逐渐形成了一种专业性质的心理健康活动, 即专业人员对有心理困惑或心理失常的求助者运用心理学和精神科学的原理, 通过心理访谈,就具体问题向求助者提供建议或辅导, 使其对自己与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作出决策, 以改变其态度和行为,进而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
以遭遇心理疑难的平常人为对象的一种教育性的助人活动称为辅导,以遭遇心理困扰的平常人和心理异常者为对象, 兼具辅导与心理治疗功能的活动称为咨询。 心理咨询与治疗是现代行为科学中较新的一门学科,它从西方引入我国成为一门心理学应用学科与服务工作,在中国的真正的发展只有三十年的历史,近年来,心理咨询和治疗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和趋势,我们来简单的聊一聊。
如今中国,要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目前国内认可度最高的心理咨询师证书当属人社部颁发的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了,不过因为2017年人社部考试取消,政策改由用人单位和第三方机构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证书颁发,这类证书均可被认为仅是结训证书,在国家层面是被不被认可的,所以目前的话,想要进入心理咨询行业,不建议通过考证而是走学历路线,获得学历证书,当然尽量要去考知名学校的心理学专业,那样毕业证书的含金量会更高。目前由专业协会设立的非官方的“注册心理学家”系统,还没有获得政府法律地位,仅仅是可供公众参考查询。
我国的心理咨询真正起步于80年代末期,最先出现在大学校园内,随后逐步扩展到中小学,至今已有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与欧洲、美国等乃至亚洲的日本相比,我们的心理咨询起步晚、专业化水平低。尽管我国心理咨询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十分迅速。社会的变迁,广阔的市场需求和青少年成长的需要推动了心理咨询的发展。短短三十年,心理咨询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成为富于生命力的新生事物。但是,我国目前的心理咨询专业化水平还比较低,这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心理咨询是应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应用心理学科,在学校、社会、医疗、管理等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化要求很高的工作,不是谁都可以做好的事情。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目前心理咨询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充分的专业培训,难以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也难以确立自身的专业化的形象。
目前我国心理咨询专业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培训心理咨询人员的专门机构和系统的培训课程,缺乏专职的人员,咨询工作不规范,没有统一的资格认定制度,咨询员队伍良莠不齐,咨询以及相关概念混乱,行业缺乏管理,服务质量不高等,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中国心理咨询的专业化
我国的心理咨询的专业化道路是艰巨而漫长的,但是,等待是没有出路的,目前中国在专业化方面我个人看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 澄清并规范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概念
心理咨询发展当务之急是澄清和规范基本概念。目前在专业用语方面存在比较混乱的现象,因为历史原因,内地与港澳台地区专业用语不统一,而且国内不同地区的部门,甚至不同培训者专业用语也不同,导致学术交流和沟通的困难,也使学习者无所适从。针对这种情况应该从科学的角度尽快规范心理咨询的用语和名称。
2、 重视并建立咨询师的专业培训课程
心理咨询迈向专业化必须有专业系统的培训课程与学历教育。虽然在开设有心理系的大学里每年有少量的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辅导学方面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可毕业后真正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工作仍非常有限,但是这面对社会广泛的需求只是杯水车薪。培训心理咨询人才的机构缺乏已经制约了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社会上部分挂牌销售心理咨询培训课及自媒体上的网课仍有待商榷)。政府应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相应的大学开设咨询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精心设计心理咨询课程,制定规范的教学计划,在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中上规模、有档次、高质量、专业化。
3、规范现有的心理咨询培训工作
为了缓解社会上心理咨询专业人员人手不足的问题,应尽快培训一批急需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目前各学会、大学、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都在利用假期组织在职人员短期培训,但是总体看来这类短期在职培训课程如何设定、教学活动怎样进行,尚缺乏专门研究,可谓五花八门,各显神通。特别是其中少数以盈利为目的的培训班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心理咨询培训的声誉,建议有关部门严格审查培训班的教学计划和内容。
4、政府的认同和支持,探讨并试行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资格认定工作
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条件不能承担心理咨询的工作,否则会对受助者造成伤害,也妨碍了心理咨询事业的健康发展。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力度也在不断提升,有的省市,已经试点将心理咨询与治疗纳入医保,政府未来应该会仿照医生的体系加强对心理咨询从业者的管理,后续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管理这个专业,维护心理学的正面形象。
最后啊想和大家聊一下:
当前中国心理咨询中出现的短期咨询的趋势
早期的咨询和治疗方法(以精神分析为代表)大多费时较长,有些甚至要持续数年之久。然而许多来访者由于经济或其他原因往往只能来一二次或几次,使其效果大受影响,于是短期咨询的理论和方法便逐渐发展起来,并已在现今为中国大众接受并广泛应用在实践中。
最初,人们大多以咨询的时间或次数来划分为长期和短期,如有人以10次为界,有人以30次为界,还有人以更少的次数作为分界标准。但是目前多数的心理学专家和学者认为,短期咨询不只是会谈次数较少或时间较短而已,最重要的是咨询师需要具备时间敏感性,并使咨询具有实效性。其中尽早确认出当事人的问题焦点和心理状态,是咨询师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达成目标的关键。
以精神分析为代表的早期咨询与治疗之所以耗时过长,是由于要搞清楚致病的原因。短期咨询理论认为,心理问题往往十分复杂,有些问题影响因素过多,短时很难理清;有些问题可能互为因果,一味探究原因便可能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矛盾之中。与其花费大量时间讨论问题的原因不如尽快寻找解决之道。
短期咨询谈话是目标导向而非问题导向,主要是引导来访者考虑此时此地做些什么让问题不再继续下去,而不是向后看去纠缠问题的原因。由于此种咨询主要专注于解决问题,所以称作聚焦于解决的短期疗法。咨询师的工作是引导来访者自己设定改变的目标,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去做那些容易做到的事情,辅助以相关的咨询技术,以小的改变带来大的改变,可以说在中国越来越多的运营的心理咨询机构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多采用短期咨询方式,但不排除因为各种原因,特别是盈利导向,引导进行长期治疗的,大家还是需要谨慎的鉴别区分。
不论您是希望花时间和精力深入学习心理学,希望将心理学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还是希望用心理学帮助他人,关注我,让我们在《口袋心理学小课堂》获取到关于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全貌,我将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对这门学科做一个简单介绍,希望碎片化的时间里,获取到您所需要的东西。
好评 ![]() |
|
0% | 0 |
中评 ![]() |
|
0% | 0 |
差评 ![]() |
|
0% | 0 |
12320健康信息服务平台 | 心理在线 | 简单心理 | 525心理网 | 壹心理 | 咨询中国 | 成都心灵之家心理咨询中心 | 心理_99健康网 | 心友网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绿园区宇原心理咨询中心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