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这里是简单心理Uni「心理漫画」栏目。
今天带来的漫画精选自The New Yorker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心理学幽默作品,通过讽刺与调侃的方式,生动展现了心理咨询中的各种经典场景。从来访者对自我认知的挣扎,到心理咨询师的沉默倾听,再到现代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每一幅漫画都巧妙捕捉了心理咨询中的微妙瞬间。
下面是我们从每个章节中选取的有趣片段,一起看看这些心理咨询故事吧~
1. 心理咨询师还是寻宝猎人?
“你梦见自己找到一大桶钱……Croy先生,你能更具体地描述一下那个地点吗?”
2. 心理咨询界的“炫富”
“我的心理咨询师能一眼看穿你的心理咨询师!”
把心理咨询变成了一种“谁更有深度、谁的心理更高级”的较劲,讽刺了那些迷恋心理咨询、喜欢抬高自己见解的精英圈层。
3. 幸福童年的“心理阴影”
“我的父母非常相爱,也很富有。我们的家充满了欢乐,一切都为了让我们拥有幸福的童年。咨询师,这就是我的问题。”
通常,来访者求助是因为童年创伤或家庭问题,而这位反而因为童年太完美而感到困扰。漫画讲述了过于理想化的成长环境可能导致适应问题,也调侃了一种现代心理学的悖论:连幸福也可能成为负担。
4. 别提过去,我现在已经够难了!
“听着!我现在的麻烦已经够多了,你就别再翻旧账了!”
这幅漫画讽刺了心理咨询的经典困境——心理咨询师往往会追溯来访者的过去来寻找问题的根源,而来访者可能只想解决眼前的问题,不愿意深挖自己的过往。
来访者的抗拒显得既无奈又幽默,似乎在说:“现实已经让我焦头烂额,你就别再给我添堵了!” 这种态度也调侃了一些人对心理咨询的短期功利性期待——他们只想“修好”自己,而不想面对更深层次的问题。
5. 心理咨询还是推销大会?
“你拖延、做白日梦,你列了无数待办清单却始终无法行动。你似乎被困在‘应该做的事’里,却无法迈出第一步。这些问题会在你阅读我新书的第十章后迎刃而解……售价仅8.95美元。”
6. 妈妈VS保险公司
“今天,我不想再谈我那该死的母亲了。我想聊聊我那该死的保险公司。”
这幅漫画巧妙地描绘了心理咨询中的刻板模式——在精神分析流派中,心理咨询师往往会把所有问题都追溯到童年和母亲,但这个来访者今天不想再挖掘童年创伤了,而是想抱怨现实生活的麻烦。
然而,他选择的“替代主题”——保险公司,也恰好是现实生活中让人崩溃的另一大源头。无论是心理创伤还是现实困境,人总有操心不完的烦恼。
7. 告我吧,能让你心情更好的话
“如果咨询没有效果,Jensen太太,我认为你现在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起诉我。诉讼往往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理咨询方式。”
心理咨询师的摆烂背后还隐藏着心理咨询领域中的一些问题,包括责任推卸、咨询无效和对来访者权益的忽视。
8. 人生的终极悲剧
“最悲惨的是,就连我最疯狂的幻想都很普通。”
存在主义式的幽默:现代社会鼓励人们追求个性,但现实中,大多数人连幻想也是普通的。
9. 从娃娃抓起
“真希望我也能像你这么小就开始心理咨询。”
这幅漫画夸张地表现了现代社会心理咨询的低龄化趋势,心理咨询越来越普遍,甚至连婴儿都已经开始。咨询师羡慕地说自己也希望能这么早开始,暗示了当代人对心理健康的焦虑,也可能透露出咨询师自身未解决的心理问题。
这种夸张的情境带有调侃意味——如果心理问题真的从婴儿期就需要心理咨询,那是不是意味着所有人天生就有“需要被治愈”的心理创伤?
10. 小狗的烦恼
“他们把我的碗挪走了。”
日常生活中的微小变化,有时候也会变成人生大危机。
“那么,你觉得如果你真的爬上沙发,会发生什么?”
小狗躲在沙发底下,心理咨询师正试图引导它面对某种恐惧。这一幕模仿了心理咨询中的暴露疗法(Exposure Therapy)—— 咨询师通常会引导患者直面恐惧的源头,并鼓励他们挑战自己。
你是否也曾在心理咨询中经历过类似的对话?或者有让你哭笑不得的咨询体验?
好评 ![]() |
|
0% | 0 |
中评 ![]() |
|
0% | 0 |
差评 ![]() |
|
0% | 0 |
12320健康信息服务平台 | 心理在线 | 简单心理 | 525心理网 | 壹心理 | 咨询中国 | 成都心灵之家心理咨询中心 | 心理_99健康网 | 心友网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绿园区宇原心理咨询中心
电话: 邮箱: